依次是:苹果(HS 08081000),柑橘(HS 08052190),葡萄(HS 08061000),梨(HS 08083090)。因水果的季节差异,四大主力单品的排序有所不同。
九月出口7.56万吨,2023年我国的月均出口量为6.63万吨。苹果的出口量在全年内波动较为平稳,其中每年11月至12月为相对旺季,但整体波动性相比其他水果要小得多。这主要得益于苹果储藏技术的高度成熟,使得其供应周期得以延长,能够很好的满足全年市场的出口需求。即使在非采摘季节,得益于冷藏和气调储存技术,苹果仍能保持比较高的品质,以此来实现出口量的均衡分布。此外,苹果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常规水果,其市场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这也是其出口量波动较小的原因之一。
我国苹果最重要的买家是东盟,东盟十国占我国苹果出口的2/3,其中又以越南、印尼、泰国和菲律宾购买量最大。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,产能占全球一半。但我国在2023年丢失全球苹果第一出口大国的宝座,被意大利替代。
九月出口1.6万吨,2023年我国的月均出口量为6.8万吨。柑橘的出口量呈现出显著的月度波动特征,其中11月至次年2月为出口旺季,最近一段时间的出口量占全年总量的一半以上,而其他月份则属于淡季。这种季节性波动主要与柑橘的自然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特点有关。柑橘的主要采摘期集中在秋末至冬季,这保证了出口供应的充足。同时,冬季国际市场对柑橘的需求增加,例如作为节日食品或补充维生素的首选水果,使得这一时段成为出口高峰期。而淡季期间,由于供应减少和市场需求回落,出口量相对较低。
九月出口均价1.1美元/千克,2023年我国的出口均价为1美元。淡旺季之间的价差不大:在正常年份,浮动于1美元/千克左右。
中国柑橘的最大买家是越南,占比1/3;吉尔吉斯斯坦、印尼和俄罗斯紧随其后。
柑橘的全球产出和消费格局比较分散,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柑橘出口国,占比约1/4;美国是全球柑橘第一大进口国,占比约1/8。
九月出口9万吨,2023年我国的月均出口量为4万吨。葡萄的出口量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月度波动特点,其中9月至12月为出口旺季,占全年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。这一趋势主要与我国葡萄主产区的采摘季节紧密关联。新疆、宁夏、河北、山东和山西等主要产区的葡萄成熟期集中在8月至10月间,采摘后经过分拣、包装和运输,大量出口集中在随后的几个月中。这种季节性出口高峰不仅反映了产地供应的集中性,也与国际市场对新鲜葡萄需求的季节性特征相吻合。
我国葡萄的最大买家是东盟,占比接近85%。其中又以泰国、越南和印尼为最大买家。
九月出口5.5万吨,2023年我国的月均出口量为3.8万吨。梨的出口量在全年内波动比较小,呈现出较为平稳的趋势。不过,春夏季节的出口量略低于秋冬季节。这一现象与不一样的地区花了钱的人梨的文化消费习惯密切相关。例如,秋冬季节,人们通常更倾向于食用梨来润燥止咳,因此需求相比来说较高。而在春夏季,由于水果选择更加多样,加上人们对梨的需求有所减弱,出口量稍显下降。这种季节性特点并不显著,整体上梨的出口量分布相对均匀。
我国梨主要卖向印尼和越南,两国合计占中国梨总出口的一半。其余的出口方向包括泰国、中国香港、俄罗斯和美国。